大众文学 > 历史小说 > 明末隐龙 >
        他弯下腰,从新翻的泥土里捻起几颗饱满的麦种,放在掌心,感受着那冰凉而充满生命力的触感。

        “传令各‘劝农所’和‘匠作会’!这‘新式条播机’的图样,立刻誊抄分发!组织匠户,全力打造!各‘农会’抽调壮劳力,学习使用!抓住这冬日的尾巴,把能播的冬麦地,都给我播下去!一粒种子,就是一份希望!一片麦苗,就是一道城墙!”

        阳光洒在林宇沾满泥巴却神采奕奕的脸上,洒在周围农人充满希望的笑脸上,洒在那架凝聚着智慧的新农具上,也洒在那片刚刚播下种子的、黝黑肥沃的土地上。这片土地,在寒冬中孕育着生机,也孕育着川东更加坚实的未来。

        荆襄,宜城郊外,“屯垦”营地。

        寒风呼啸,卷起地上的尘土和枯草。一片荒芜的坡地上,几十个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屯垦军”流民,在几个凶神恶煞的督战队监视下,有气无力地用简陋的木耒(类似铲子)刨着冻得梆硬的土坷垃。所谓的“播种”,不过是象征性地往刨开的小坑里丢几粒干瘪的麦种,再用脚胡乱踩上几下。土地贫瘠,工具简陋,人心涣散,所谓的“屯垦”,更像是一场绝望的表演。

        张献忠其实知道这里的情况。他派人来看过,那些流民根本没心思好好种地,也没那个力气。但他心里冷笑——种不种得好地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人得在老子的眼皮子底下干活!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命握在老子手里!等老子把荆襄的权力牢牢抓在手里,有的是办法折腾他们!到时候,不仅要他们种地,还要他们修城墙、造兵器,所有的活都得干,所有的好处都得归老子!这才是真正的王法!

        一个瘦小的少年,因为饥饿和寒冷,动作慢了些,立刻招来督战队皮鞭的抽打!

        “啪!”

        “没吃饭吗?!磨蹭什么!快干!误了王事,扒了你的皮!”鞭子落在少年单薄的背上,留下一道血痕。少年闷哼一声,踉跄倒地,手中的木耒脱手飞出。

        旁边一个满脸菜色的老农,默默捡起木耒,塞回少年手里,浑浊的老眼里满是麻木和悲凉。他看着脚下这片被胡乱翻搅的土地,看着那些随意抛洒、多半会被鸟雀或冻土吞噬的种子,再看看远处县衙方向隐约可见的“圣谕碑”轮廓,嘴角扯出一个苦涩而绝望的弧度。扎根?希望?在这片被血与火反复蹂躏、又被暴政强行“开垦”的土地上,只有荆棘,没有根须。寒风卷过旷野,呜咽如泣,仿佛在哀悼这片土地无法孕育的生灵。

        两条道路,在崇祯十七年的寒冬里,走向愈发清晰的分野。一条,以血染碑,以暴为犁,在仇恨与掠夺的废墟上,妄图栽种虚幻的根基,收获的只能是更深的荒芜与荆棘;另一条,以智为犁,以民为本,在汗水与协作的沃土中,深扎下坚韧的根须,孕育着抵御风霜、生生不息的希望。血雨腥风或许仍将肆虐,但深植于厚土的根须,终将在春天迸发出破土而出的磅礴力量。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大众文学;http://www.jf6666.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