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那一次,皇甫嵩接了诏书,从右扶风大营之中出来,让董卓接收了大汉朝最后一支精锐,进而具备了压制天下的力量,在将自己的性命送到董卓刀下的同时,也将汉帝国的性命从自己的手上放走了。

        对于这件事,皇甫嵩这二十年想过了无数次,但最后他还是觉得自己没有做错,既然忠于汉室,那么汉室的命令就得遵行,哪怕被人骂是愚忠,也得践行下去,他这个人在这一方面就是这样的刻板。

        更何况,皇甫嵩偶尔也会自嘲,若非自己将那三万人给了董卓,让董卓拥有了对抗关东的能力,那些天下英杰又如何能出头。

        关于这个想法,皇甫嵩在见到陈子川的时候,已经彻底确定了,如果他当年选择了叱责诏书,沿着自家长史梁衍计划的路线走去,那董卓被他宰了,大汉朝拨乱反正了,就以前那等积重难返的程度,陈子川就算是走正道,现在恐怕也到不了九卿。

        当然,这不是陈子川不够强,而是这腐朽的体系会压制新人的晋升,不是你有能力,你就能坐到高位,能力在体系还没有垮塌的时候,只是某一方面罢了,这天下的位置,有很多都并非是用来安排有能力之人的!

        说句过分的话,大汉朝如果不经历那一次崩塌,皇甫嵩觉得,如杨修那种庸人,现在搞不好已经坐在三公的位置之上。

        这种情况,在以前的皇甫嵩看来,也不是不好,毕竟门生故旧遍天下的弘农杨氏,他家有能力的嫡子坐在三公之位上,也是稳定天下人心的一种方案,虽说这种规则非常的腐朽,但这种规则,起码够稳定。

        可那是没有见过陈子川的时代,见过了陈子川,皇甫嵩只能说一句,不是门生故吏遍天下的弘农杨氏不好,而是陈子川成为丞相,更为合适。

        所以这天下,确实是应当大破大立一次,只有如此才能让那英豪从窠臼之中,从火焰之中振翅高飞,让这汉帝国从原本的腐朽之中浴火重生!

        沿着玉阶的边缘,走到了未央宫的门前,那灯火通明的宫殿,甚至让皇甫嵩那因为岁月而浑浊的双眼有些刺痛,这光辉,这暖意。

        侧头看了一眼晦暗天穹之中飘洒下来的雪花,以及寂静寒冷的氛围,皇甫嵩轻笑了一下,下定了决心,骑墙也罢,忠诚于天子也罢,这个时代是需要陈子川的,我皇甫嵩见证了上个时代的崩塌,也用生命守护了这个王朝,现在,我应该也有那小小的资格,去追寻属于自己的正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