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娟做倾斜的动态平衡。

        跑出10米后,赛道开始出现弧度,陈娟的身体随之进入切入弯道的姿态调整。

        这不是突然的侧倾,而是从第6步落地开始的渐进式变化。

        左脚落地时,内扣角度从30度增至45度,脚掌内侧发力的瞬间,左肩自然下沉,右肩稍高,整个躯干形成一条从左脚内侧到右肩的倾斜直线。

        这种倾斜是曲臂摆臂与下肢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左臂摆幅主动收窄,贴着身体左侧摆动,右臂则略向外展,摆至体侧时肘部微微外旋,借着摆臂的离心力辅助身体向左倾斜,避免了刻意压肩导致的僵硬。

        切入弯道的前5步,陈娟的步长在稳步增加,但步频始终保持着启动时的快节奏。

        她的曲臂摆臂在此阶段呈现出更精细的不对称,左臂摆动时,肘部几乎贴紧腰侧,像钟摆般短促有力。

        右臂摆动时,大臂带动小臂划一个稍大的弧线,既对抗离心力,又不破坏向前的惯性。

        这里的每一步落地,陈娟膝盖都会顺着身体倾斜的角度微微内扣,与脚踝的内扣形成互补,确保重心始终落在支撑点的正上方——

        这是曲臂起跑选手在弯道切入时的独特优势,更低的重心让倾斜调整更灵活,弯曲的手臂则像平衡杆,随时能通过摆幅变化修正身体姿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