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指间关节韧带拉伤概率从传统的3%降至0.5%。

        当然这只是记住最重要的还是接下来的这一步——五点固定。

        肌梭的实时位移反馈。

        手指肌肉内的肌梭可感知0.01毫米级的棒体位移,当棒体因速度波动产生横向偏移时,对应手指的肌梭会立即向脊髓中枢发送信号,中枢在0.02秒内触发对应肌肉的收缩/放松。

        例如棒体左偏时,食指屈肌额外收缩,增加3-5N握力,无名指屈肌轻微放松,减少2-3N握力,实现棒体动态复位。

        这种“感知-调整”闭环,是传统三点固定无法实现的,可以使棒体横向偏移量控制在5毫米内。

        其次就是力的矢量均匀分布。

        五点固定时,握力通过“拇指上压(1+四指侧压,食指/中指12-15N、无名指/小指8-10N,形成正五边形力场,棒体受到的压强从传统三点固定的8N/mm降至5N/mm。

        低于碳纤维接力棒的10N/mm抗压极限。

        同时,力的方向呈放射状指向棒体中心,避免传统三点固定时“单侧力过大导致的棒体旋转”,增加交接速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