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直道末端提前3步就开始“预倾斜”。
躯干先微微向左前方探出,带动重心提前向内侧偏移,再通过双脚落地时的“内侧用力”逐步加深倾斜幅度。
整个过程用了3步完成,每一步的倾斜角度增加5度,像精密仪器一样控制着离心力的迭加。
膝关节在切入时的弯曲角度比直道时增大5-8度,股四头肌保持半收缩状态,这种“屈膝缓冲”姿态能让脚掌在倾斜跑道上获得更大的摩擦力,避免脚下打滑。
手臂摆动的节奏与步频高度同步,每一步蹬地时,右臂向前摆动的速度比左臂快0.01秒,通过上肢的“时差摆臂”辅助身体转向,同时他的手指会自然张开,通过指端的细微动作感知身体重心的变化。
这种对身体姿态的即时反馈能力,让他在切入弯道后身体没有多少强烈晃动,步频稳定,没有因转向出现减速。
就他自己来说,已经跑得很好了。
作为一个超级高中生,也对得起他的名头,毕竟这才多大,就已经站在了10秒整上。
劳逸如果和他同年龄,估计会被拉爆一大截,毕竟那个时候的劳逸都还没有系统训练呢。
放在整个亚洲那都是很出色的表现,就是很可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