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米利进入交接区时,埃林顿的左脚必须踩在第3条标记线上,右手必须向后伸出30厘米,这些都分毫不差。

        递棒瞬间,杰米利的动作堪称教科书。

        前臂向前伸展时肘部保持90°,手腕内旋10°让棒体与埃林顿的掌心对齐,棒尖插入深度精确到12厘米。

        这是小鹰国教练组测算的“最优深度“。

        但……问题出在“接棒后的肌肉放松“。

        埃林顿的手指在接棒时握力瞬间升至50N。

        比日本选手大15N,这是为了“确保不失误“的刻意发力,却导致手腕肌肉僵硬,无法像江里口匡史那样自然调整棒体姿态。

        于是出现了诡异的一幕。

        埃林顿握着棒向前跑时,右臂始终保持“后伸接棒“的姿态,直到跑出交接区3米后,才用左肩带动右臂缓慢回收。

        这个回收动作比正常情况慢了0.08秒。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