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下来的时候谁能接得稳。

        接不住,你就只能拦着别人吃大餐。

        不给你机会。

        理查德·基尔蒂前10米,他刻意压低上体,背部与地面呈25度角,双臂摆动幅度极小,肘关节始终保持70度夹角,像被躯干“牵引”着小幅前后摆动,这是为了减少上肢多余动作消耗的能量,将全部力量集中在下肢蹬地。

        落地时他的脚掌落点精准控制在身体重心正前方15厘米处,每一步都让身体顺势向前“滑”出,而非生硬地向下踩踏。

        毕竟是原本时间线的冠军。

        只是没有几个人知道他会突然杀出来。

        15米后,基尔蒂开始逐步调整发力模式:蹬地时脚掌从“全前掌”过渡到“前掌外侧先触地”,利用足弓的弹性缓冲地面反作用力,再快速转化为向前的推进力。

        同时上体以每秒5度的幅度缓慢抬起,核心肌群像钢索般紧绷,避免躯干晃动导致的力量分散,肩部始终保持水平,没有出现单侧倾斜。

        25米至30米,他的双臂摆动终于放开,肘关节开合角度扩大到110度,但摆动轨迹严格限制在身体两侧30厘米范围内,避免横向摆动浪费动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