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筋膜基质的黏弹性特性在此阶段发挥关键作用——离心阶段快速形变后,基质的黏性成分在过渡阶段快速恢复黏性,形成“阻尼效应”,减缓能量在组织内部的耗散。研究表明,若去除筋膜基质的黏弹性,过渡阶段的能量损耗率会从15%-20%提升至35%-40%,可见筋膜基质是控制能量损耗的核心因素。”
“在传导路径优化方面,筋膜的连续性使能量可跨肌肉、跨关节传递,避免能量局限在单一肌肉中。例如,前摆复位的过渡阶段,臀大肌筋膜储存的能量通过腰背筋膜传递至竖脊肌筋膜,同时通过阔筋膜传递至股四头肌筋膜,形成“多肌肉协同的能量传导网络”。”
“这种网络使能量在向心阶段可从多个肌肉同时释放,形成“合力效应”。此外,筋膜中的胶原纤维在过渡阶段会因肌肉张力的作用调整排列方向,使纤维走向与后续向心收缩的力传导方向一致,减少能量在传导过程中的“方向损耗”,确保能量沿最优路径传递至关节,提升动作效率。”
“如果能做到这些,我认为等长收缩,就会做得更好。”
看见兰迪还想要说什么苏神,仿佛早就猜到,道:“至于向心阶段。”
“我想我会利用筋膜的弹性回弹与力量放大效果。”
“过渡阶段结束后,肌肉进入快速缩短的向心阶段,筋膜体系通过“弹性回弹释能”与“力传导放大”双重机制,强化肌肉主动收缩的力量输出,借此实现前摆复位技术的能量高效利用。”
“弹性回弹释能是筋膜在向心阶段的核心功能。离心阶段被拉长的筋膜胶原-弹性纤维网络,在肌肉主动收缩的触发下快速回弹,释放储存的弹性势能。由于筋膜的弹性回弹速度(约10-15m/s)远快于肌肉纤维的收缩速度(约1-3m/s),这种回弹产生的“被动力量”与肌肉主动收缩产生的“主动力量”迭加,显著提升整体力量输出。例如,在短跑前摆的向心阶段,臀大肌筋膜的弹性回弹产生的力可达肌肉主动收缩力的30%-50%,两者迭加使伸髋力量大幅增强,推动身体快速前进。”
“那么在力传导放大方面,筋膜的层级化结构将肌肉收缩力与筋膜回弹力量“汇聚放大”。肌内膜将单根肌纤维的收缩力传递至肌束膜,肌束膜再将多根肌束的力汇聚至肌外膜,最终通过肌外膜与肌腱筋膜的连接,将合力传递至骨骼关节。”
“这种“微观-宏观”的力传导过程中,筋膜的高抗拉强度避免了力在传递中的分散,使力量传递效率可达85%-90%;同时,筋膜的连续性使周边肌肉的收缩力可通过筋膜网络汇入主发力肌肉,形成“多肌肉协同发力”,进一步放大力量输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