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的发生,往往伴随着饥荒、瘟疫等诸多伴生灾害。
刘辩自问无法与老天爷沟通,令其少降灾厄,或是祈求母亲河少泛滥几次,因此唯一能做的,便是未雨绸缪,竭力提升大汉的灾害承受能力。
疏浚汴渠等引流黄河的水渠所灌溉的耕田,仅仅只是附属的意外惊喜罢了,其核心目的便是提升大汉的灾害承受能力。
这一点,许多人都未曾看出,却被年轻的刘馥一眼看破,并清晰地阐述于策论之中。
单是这份远见卓识,就已远超诸多水利人才。
更令刘辩感到惊喜的是,刘馥并非只是单单就核心目的侃侃而谈,而是具体到了参与施工的民夫数量、粮耗估算、建造成本,乃至依据河流改道与山林地形变化建议新修堤渠的方位地段。
尽管刘馥的答卷中,许多内容尚有纰漏,在数据上也略有偏差,还有些水道的改道也尚且还有些纸上谈兵的意味,但这是缺乏数据支持和经验所导致的问题,总体框架思路的正确的。
若是给刘馥充足的机密数据支持,再加以培养和历练以及实地考察,假以时日也许当真能主持汴渠诸多段落的改道。
刘辩将刘馥的策试答卷和策试问答实录反复翻阅了不下十遍,方才将其缓缓放下,指尖轻叩案面,沉吟良久,蓦地抬头看向杜袭,朗声道:“此真吾家千里驹也!子绪,今日的所有政务全部推迟,朕要即刻召见这位大才!”
杜袭从堆积的案牍中抬起头,见天子脸上竟罕见地露出这般喜色,心中也不免好奇,是何等人物能让陛下如此重视,甚至要推迟一日公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