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了国家力量影响的他们无比思念大明,他们非常希望天下士绅都积极纳粮,大明军队能更加强大,早点想起受苦受难的他们。
其他六人是分开押送的,所谓的志同道合,这一天被命运的锁链彻底分解。
要去盐场的朱隗走得最远,也要坐船。其次就是张溥,铁矿场都没有在应天了。
杨廷枢和吴昌时要去的采石场和伐木场非常近,这两个场都是服务新城建设的,他俩最先体验劳作改造。
顾梦麟要去的皇庄不远不近,可惜没有马车,他与押解的士兵都必须走路过去,也是大半天时间。
唯有陈子龙比较茫然,因为冶铁场还没有建好,而且那地方还出事了。
有些不甘心做皇民的家伙,雇人破坏了高炉,还想发动乡民暴动,结果当地宣令使一句话就平息。死者当天就拿到抚恤,东厂锦衣卫第二天就介入,第三天就快速宣判执行,啥都没有发生就平息了。
这帮应天府的士绅可没有常熟的好运,因为害死了很多人,民愤极大,他们全部被砍头,连流放的资格都没有。
第124章、南京解禁
这件甚至都没有报给朱慈炅,皇帝核准死刑的规矩,在想迅速平息事态的吕大器吕县令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