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役,我大明忠烈死于战场者近六万余人,鞑虏、建奴亦损十万,维洪酋仅以身免,一战而灭建奴三旗,继而收朵颜归疆。
此战为我皇明三百年未有之大胜,唯陛下抚李化梧残剑而独伤,谓左右曰:此战为败局,我大明百姓惨死者恐远不只十万。随侍太监王坤慰陛下曰:此非陛下之过,乃逆奴之罪也。
陛下忧思不减,令免蓟北税赋役,收失主之田于兵部,以军功授田参战义民。上曰:无论何种苦难,我华夏五千年一路走来,皆不忘耕战二字,地绝不能荒芜。
中秋,陛下表功轩辕,嘉奖忠义于长城。惟蓟辽总督袁崇焕,避战诿过,陛下夺其出身文字……”
南兵部尚书王在晋在中午结束堂议后就回到了兵部,南京解封,他也不用每天再去武英殿办公了。他的两个侍郎都换了新人,傅宗龙和刘承训,他回到兵部衙门也是第一次与二人作个勾通了解。
在朱慈炅来到南京后,南兵部的权力大减,因为南直已经快没有卫所没有营兵了,所有军队都已经整编入了皇帝的新六卫和操江水师等,南兵部管不了。
王在晋主持防疫时感觉不到,回到兵部才发现以往的南京第一部竟然没有事可做了,刚好通政司送来《朕问》,可以打发时间。
至于收钱,算了,南兵部订三本就行,这书可以传阅的,给陛下一个面子,找刘承训去。
对于宫中秘闻之类的,王尚书很不感兴趣,但燕山大战写的太简略了,还不如之前的邸报和兵部通报。
天工院这帮人说是参战了,估计和徐阁老一样躲在后方,连三岁娃娃都不如,写得太差,一星差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