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领域,已经不是背锅那么简单了,搞得不好,刘一燝甚至徐光启都要主动滚蛋。“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李贽死去还不足三十年,推崇泰州学说,这已经不是改革,而是颠覆。
小皇帝懵懂无知,但聪明异常,他引用几句泰州学说或许无所谓,作为承担教育朱慈炅任务的内阁必然被骂死。
见到刘阁老发怒,直接喝止皇帝,群臣开始是震惊,继而反应过来刚刚皇帝说了啥,都有些冷汗心悸。还得是刘阁老,没有刘阁老,不靠谱的小皇帝能把大明玩崩。
朱慈炅的退让其实不是他真正反应过来了,他没有对泰州学派思想有过研究,也没有那么敏感,更多是出于对刘一燝的尊重。
泰州学派思想对大明朝堂的震动,王艮其实并不明显,他们“非君”思想的集大成者黄宗羲已经被朱慈炅无意中发配到台湾去了。
其他人包括李贽李卓吾,都没有直接说皇帝是天下之大害,家天下不合法。黄宗羲等人思想的产生跟明末政局不无关系,而如今的小皇帝正被万民歌颂呢,虽然大明好像更乱了。
刘一燝并没有迫使皇帝退让的得意,这种事,其实非常伤圣眷的。张居正就是例子,他虽然一惯觉得自己比张居正更牛,但绝对不想步张居正后尘。
“陛下重视工部的原因,臣等已经明白。内阁一定会时刻注意三大公司出现后的新情况,随时加强工部在这方面的管理建设。不知道陛下对官制厘清还有没有别的指示?”
刘一燝直接回避了这个问题,也不想让皇帝深入讨论这个问题了,而且依然给足了对小皇帝的尊重。
朱慈炅偷偷抬眼看了垂眸的刘一燝一眼,余光却扫到王坤靠近了自己一点,看向刘一燝的目光充满敌意,甚至仿佛有要把刘阁老脖子拧断的打算。
第144章、制度革命(十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