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季晦若晦

        朱慈炅对这个所谓的袁世振毫无感觉,又不是袁世凯,官职也不高,刘一燝要复就复吧,其实这都不用专门向自己请示。

        不过按察使已经并入大理院了,一个法官对盐政莫非还有什么了不得的心得?

        “可以。刘先生为何起复此人?”

        朱慈炅对御案上的牛雕更感兴趣,那是“牛拦山”。谁用桐油保养的?居然没有擦均匀,牛尾巴弯曲处还留有油渍。一定是袖姨,不,更可能是粗心大意的卢九德。

        朱慈炅将“牛拦山”拿到身边,顺手抓起皇极殿大学士刘一燝写给中极殿大学士黄立极的信封,小心的擦去油渍。

        这可是天启爸爸的遗物,只有见到这两座牛雕,朱慈炅才感觉自己是个孩子。其他任何时候,他都要打起十二分精神,表现皇帝的威严,智慧,担当和决断。

        刘一燝没有注意到他的重要书信被小皇帝当抹布了,低头回忆。

        “袁世振字抑之,是湖广蕲州人,较老臣晚一科进士。万历四十五年,两淮纲盐法就是此人首倡。陛下行变法,或许会欣赏此人。士林赞曰:其变法,为智者所不及谋,为愚者所共知。”

        刘一燝神色有些颓废,袁抑之为士林所赞,他刘季晦现在为士林所臭了。

        小皇帝的诸多政策,外间全是刘一燝背锅。他自比周公、张居正,士林骂他霍光、晁错,一片口诛笔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