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场大雨,陈三郎母子也在德清困了好几天,一直到今天,天气放晴,道路也好走了些,他们母子才在今天返回府城。
这个时候,母子俩都清楚,凭借三言两语或者武力,已经不太可能把陈清带回湖州府了。
所以,才有了这几句“好言相劝”。
陈清两只手拢在袖子里,抬头看了看眼前的陈澈。
陈家三兄弟里,这位陈三郎的脾气,其实并不是太糟糕,他对陈清的感情,更多是带着点可怜,同情的意味。
因此,平日里说话都还算客气,还一口一个“大兄”。
而陈家那位作为“读书种子”的陈二郎,平日里见到陈清的时候,往往直呼其名。
因为陈二郎,读书很好。
换句话说,陈清早年在家里头不受父亲喜爱,一方面是因为他的性格有些软弱,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在读书上全无天分。
这种“全无天分”,在寻常人看来可能没什么,但是在陈昭明这种进士出身的官老爷看来,读不了书就是蠢笨。
笨人,自然用不着继承家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