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黄河水面刮来的寒风,掀开白马郡府大堂门口的锦帘。

        案上的一道文书被风掀动,李善道伸手取过镇纸,一块刻着云纹的青石,将文书压住。

        这道文书不是高曦从东平送来的捷报,而是关於李密大军最新动向的急递。

        李密统率大军,号称二十万,日前出了洛口仓城,现距管城不到两天的路程了。

        屈突通、薛世雄、李善仁、侯友怀等皆陪坐堂上,都望着主位上的李善道。

        这道急报的内容,诸人皆已知之。

        从诸人的脸上,可以看到他们俱是既振奋,又略带凝重的神情。振奋,是因李靖、高曦先后已平定济阴、东平两郡;凝重,无需多言,自便是因李密亲率的魏军主力,将到管城。

        李善仁抚须说道:“方今,药师、沐阳相继已定济阴、东平。李密大军虽然将至,然我后方已经安稳。李密号称步骑二十万,据斥候探查,虚张声势耳,实无此数,且多为其所谓之百营部曲,乌合之众,精锐不过其内军、裴仁基、徐世绩三部。这些时日,我军后援络绎渡河,已会聚白马。当下我军可谓兵精粮足,后方又已无忧,李密纵来,无甚可虑矣!”

        ——“百营”者,如前所述,指的即李密的“百营簿”上的营头部曲。这百营簿上的营头各部,俱是投附他的各地义军。其势虽众,如李善仁所言,然多为乌合,忠诚度有限,战斗力不强。李密真正的精锐,其实从围攻洛阳开始,一直到而下,便都是内军、裴仁基与单雄信、徐世绩这几部。内军的骨干是张须陀部的降将、降卒,如秦琼、程知节等;裴仁基部与单雄信、徐世绩部的骨干,分别是原裴仁基部和张须陀部一部的降兵、以瓦岗旧部为主的瓦岗军。

        侯友怀以为然,接腔说道:“大王预先落子,令李靖、高曦分取济阴、东平,以安我侧后之势。於今,抢在李密的主力大军到前,我军后方已稳!却反观李密,其虽大举北上,却在洛口犹留重兵,足见他实际上还是在担心王世充,会从背后给他捅上一刀!此亦即,他的军心并不稳定。大王,现今却乃是不仅我军兵精粮足,不畏於他,军心士气,我军且更胜过於他!”

        李善仁说道:“正是!李密忌惮王世充出而复返,袭其洛口,军心不固,今其虽率主力而来,纵虽众何患?我军新定两郡,后方既稳,士气正盛,李密既来,正可迎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