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陈衍下定决心之后,立刻找到了杜构,用县衙上的钱开始全力购买工坊,买不到那就建,以最快的速度建。

        即使陈衍建造图书馆,以及持续不断的修路,县衙每天支出的钱财超过千贯,但这根本不是什么问题。

        反正靠着渭河的公交船以及早就步入正轨的白蜡,渭南县积累了大量钱财。

        还清陈衍的欠款之后,县衙账上目前仍然有整整八万贯钱。

        与此同时,大量的招收告示贴满了渭南县的大街小巷,上面丰富的酬劳,吸引了大批刚结束秋收的百姓。

        通过老陶和小清月的努力,一台台水力纺织机同样被造了出来。

        陈衍还让老陶和小清月改良了目前的手摇络车,用汉代就已成熟的踏板织机原理将手摇改为脚踏,再度提高产量的同时,进一步节约了成本。

        一批能在大唐卖四百文的纱,所有成本加起来不会超过一百五十文。

        而渭南县,理所当然地掀起了一阵手工业狂潮。

        仅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陈衍就多出了十四座工坊,工人超过五百人,而且这个数字依然在持续上涨。

        别觉得五百人少,这个人数,陈衍每天要支出的工钱就是一个巨大数字。

        但相对的,陈衍的收获更大,随着一匹一匹绢帛被制作出来,被王老五四人出售至大唐各地,陈衍、以及县衙的钱财正以一个疯狂的速度上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