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才一听,吓得腿都软了。他只是一个卸任的小吏,哪里敢得罪礼部尚书的儿子?他连忙上前,对着萧琰拱手道:“原来是萧公子,失敬失敬!都怪我有眼不识泰山,还请萧公子多多包涵。”

        赵晓天也傻眼了,他没想到萧琰的背景这么硬。他低着头,再也不敢嚣张了。

        “赵老爷不必多礼,”萧琰收起玉佩,“我也不想把事情闹大。只要赵公子以后能安分守己,不再欺压百姓,今天的事情就算了了。”

        “一定一定,”赵德才连忙点头,“我回去以后,一定好好管教这个孽障,让他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他说着,狠狠瞪了赵晓天一眼。

        “那我就告辞了。”萧琰拱了拱手,转身回了客栈。

        赵德才带着家丁和赵晓天,灰溜溜地离开了。经过这件事以后,赵晓天再也不敢找萧琰的麻烦了。他知道,自己惹不起这个看似文弱的书生。

        风波过后,洛阳城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萧琰终于可以安心地游览这座古都了。他去了白马寺,感受着佛教文化的庄严与神圣;他登上了龙门石窟,惊叹于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他还逛了洛阳的集市,品尝了当地的特色小吃。

        在游览的过程中,萧琰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中有文人墨客,有商人小贩,还有一些隐于市井的奇人异士。大家在一起谈诗论画,交流心得,相处得十分融洽。

        这天,萧琰受邀参加一个文人雅集。雅集设在洛阳城外的一座园林里,那里风景秀丽,环境清幽。参加雅集的都是洛阳城里有名的文人,他们看到萧琰,都纷纷上前打招呼。

        “萧兄,久仰大名啊。”一位身着长衫的文人拱手道,“早就听说萧兄才华横溢,今日得见,真是幸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