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了约莫一个时辰,萧琰感觉体内的内力逐渐平稳,便再次握剑起身。这一次,他没有急于将内力全部灌注到剑身,而是先深呼吸,让气息慢慢沉入丹田,再引导着内力一点点顺着手臂流向剑柄,再从剑柄传到剑身。当内力抵达剑尖的那一刻,他猛地将剑向前刺出——“唰”的一声,剑尖划破空气,竟真的带出了一丝如水波般的剑气,将石台上的一张枯叶切成了两半。
“成了!我终于迈出第一步了!”萧琰激动得浑身发抖,这小小的进步,让他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从那以后,他便在石室中开始了不分昼夜的苦练。
白天,他反复练习“断水”式的起手、出剑、收剑,每一个动作都力求精准。手臂酸了,就用布条绑住手臂继续练;手掌磨出了血泡,就用草药敷一下,等血泡破了结成茧,再接着练。晚上,他就坐在石台前,背诵口诀,感悟剑意,常常一坐就是一整夜。
有一次,他在练习出剑时,因为太过疲惫,手腕一软,铁剑险些脱手,剑尖擦着他的脸颊划过,在石壁上留下一道深深的剑痕。他吓出一身冷汗,却没有停下休息,反而更加专注——夺命十三剑本就是险中求胜的剑法,若是连这点风险都承受不了,又何谈报仇雪恨?
就这样,日复一日,月复一月。萧琰不知道自己在石室中待了多久,只知道火折子用了一捆又一捆,身上的伤口好了又裂,裂了又好,手掌上的茧子也越来越厚。他的“断水”式越来越熟练,出剑的速度越来越快,剑气也越来越强。到后来,他一剑刺出,不仅能将石台上的枯叶切成碎片,还能在石壁上留下清晰的剑痕。
这天,当萧琰再次练习“断水”式时,铁剑刺出的瞬间,竟发出一阵清脆的剑鸣,剑气如流水般涌向对面的石壁,“轰隆”一声,石壁上竟被划出一道半尺深的沟壑。他愣住了,随即反应过来——他终于将“断水”式练至大成!
“师父,我做到了!我练成第一式了!”萧琰对着空无一人的石室大喊,声音中充满了喜悦与激动。但他并没有因此骄傲自满,因为他知道,“断水”式只是夺命十三剑的开端,后面还有十二式,每一式都比前一式更加凶险,更加难以练成。
他收起激动的心情,翻开绢册的第二页,上面写着第二式“惊风”的口诀:“剑走如风,变幻莫测,声东击西,出其不意,破敌于瞬息之间。”萧琰的目光变得更加坚定,他握紧手中的铁剑,再次开始了新的苦修。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萧琰在石室中已经苦修了三年。这三年里,他凭借着惊人的毅力和天赋,先后练成了“断水”“惊风”“落雷”“破山”“斩浪”五式夺命十三剑。他的剑法日益精湛,内力也在日复一日的修炼中变得愈发深厚,曾经那个瘦弱的少年,如今已长成身形挺拔、眼神锐利的青年,周身散发着一股凌厉的剑气。
然而,就在他准备修炼第六式“锁魂”时,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锁魂”式讲究的是“以剑锁魂,以气制敌”,需要将内力与剑意完美融合,通过剑招直接攻击敌人的心神,使其陷入恐惧与混乱之中。可萧琰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做到“以剑锁魂”,每次出剑,要么内力不足,无法形成有效的心神攻击,要么剑意过盛,导致内力紊乱,反噬自身。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