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琰将酒坛重重一放,眼中闪过坚定光芒:“我愿亲自前往江淮、浙东,凭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各路首领!赵兄留守柳林城,加固防线;苏兄协助李将军处理政务,安抚百姓。待我归来,便是我们挥师南下之日!”
赵虎闻言,猛地起身:“萧兄,此去凶险,江湖上不仅有朝廷耳目,还有义军内部的纷争,我愿与你一同前往!”
萧琰摇头笑道:“赵兄,柳林城需要你镇守。放心,我虽为书生,却也懂些自保之术,且此次前往是以‘合纵’为目的,非为争斗,定能平安归来。”
三日后,萧琰身着青布长衫,背着书箱与酒坛,独自一人踏上了前往江淮的路途。临行前,苏墨将一封亲笔信交给他:“这是我写给江淮红巾军首领韩林儿的书信,他曾与我有过一面之缘,见信或许能给你几分薄面。”
萧琰接过书信,拱手致谢,随后翻身上马,迎着朝阳疾驰而去。
历经半月奔波,萧琰终于抵达江淮红巾军的营地。红巾军营地建在巢湖之畔,连绵数十里,旌旗上的红色“韩”字在风中猎猎作响。守营士兵见他是个书生,本不愿通报,直到萧琰拿出苏墨的书信,才勉强入内禀报。
韩林儿是个三十余岁的壮汉,满脸虬髯,身着铠甲,正坐在大帐内与将领们议事。他接过书信看罢,抬头打量着萧琰,语气带着几分审视:“你便是‘忠义军’的萧参军?听说你们斩杀了李成栋,倒是有些本事。只是不知,你今日来此,所谓的‘合纵’,究竟是为了联手抗元,还是想吞并我红巾军?”
帐内将领们纷纷拔出佩刀,气氛瞬间紧张起来。萧琰却神色平静,缓缓走到帐中,朗声道:“韩首领此言差矣!如今朝廷腐败,元兵肆虐,百姓流离失所,我等义军若还互相猜忌、自相残杀,岂不正中朝廷下怀?‘忠义军’虽有几分战绩,却从无吞并之心,此次前来,只为与红巾军联手,共破元军,还天下百姓一个太平!”
韩林儿冷笑一声:“说得倒好听!你们‘忠义军’在北方根基稳固,我们红巾军却在江淮与元军苦战,若联手之后,兵权如何分配?粮草如何供给?”
萧琰早有准备,从书箱中取出一幅地图,铺在案上:“韩首领请看,此乃天下义军分布图。‘忠义军’可从北方出兵,牵制元军主力;红巾军则从江淮南下,夺取扬州、建康等重镇;再联合浙东义军从东部夹击,三路大军成‘品’字形进攻,元军必败!至于兵权,各路义军仍由各自首领统领,只需约定出兵时间与路线;粮草则由各军自行筹备,若遇困境,其他义军需全力相助。”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大众文学;http://www.jf6666.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