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皆聚焦于御阶之下,那位一袭玄衣,风尘未洗却已显沉稳威仪的六公子赢子夜身上。

        赢子夜手持玉笏,声音清朗而沉稳,正向御座之上的始皇嬴政详细禀奏平定百越后的诸多善后与治理之策。

        “……故儿臣以为,欲使南疆长治久安,非仅凭武力镇压可成。”

        “当设郡立县,派遣得力干吏,推行秦法,然亦需尊重其地风俗,缓步更化。”

        “儿臣已命王贲、王离将军勘测水道,修建水渠,连通湘漓,此举既可利漕运,调兵粮,亦可灌溉农田,惠及民生,使百越之民渐沐王化,知帝国之德……”

        他条理清晰。

        从郡县设置、官吏选派、军事镇守、经济开发、文化融合等多个方面,一一阐述。

        显然经过深思熟虑,并非一味穷兵黩武。

        如他提出的,推广中原农耕技术,开采当地矿产,还有就是设学宫,传授中原文字律法等等。

        “……对于归降各部头人,可赐予爵位田宅,将其子弟迁入咸阳学习。”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