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报!异常生物信号接近!强度指数级攀升!判定为突发性敌方遭遇!战斗部执行战斗程序”。

        “夜莺”内置的芯核发出冰冷的电子合成音,同时将求救信号和坐标以最高优先级发送给最近的人类作战单位——南诏清道夫第15机动团。

        第15团团长赵铁柱接到命令时,正在小心翼翼的清剿一处大型油库的外围。

        小心翼翼不是怕油库炸了,而是怕自己的队伍不小心孤军深入、陷入重围。

        第15团很好的贯彻了指挥部的战术意图,以油库为中心,成片成片的山林树木都在瑟瑟发抖,那是周围的变异体和行尸军团被调动集结增援的景象。

        也正基于敌人的浩浩荡荡,“夜莺”车队才会抓住时机、规划路线开始核武库转移行动。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谁曾想过去载重车辆能正常通行的好好一片开阔地,怎么突然就变成泥泞难行的沼泽呢?

        不论是树上原本用来抓拍野生动物的太阳能摄像机,还是头顶上不时划过的卫星监控,都看不出树叶积水下的泥土变化。

        而且,程序和机器另一个缺点也不合时宜的暴露出来,那就是:计划太过周密、数据太过精细、衔接太过紧密,万一卡住了,完蛋。

        计算了天气情况,计算了距离情况、计算了载货后的载荷和速度、计算了周围行尸集群的分布和移动路径、计算了周边敌人移动速度和变向可能,唯独没算到运载车陷在泥泞里出不来以及发动机嘶吼、泥水飞扬的场景,也没算到会有敌人仿佛察觉到什么,突然变向和加速。

        机器一旦有靠不住的时候,那就只能靠人去补救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