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一同结保的五人,楚明霁、周从宜和季则三人都中了,汪俊和姚俊成名落孙山,等后面再战。

        楚明霁的名次好,直接就有进府学读书的资格,周从宜和季则的名次靠后,若想进府学读书,还须得经过考试,择优录取。

        屋内还烧着炭盆,楚明霁有些口渴,招手示意明瑶华来桌边坐下,倒了两杯茶,一杯推到明瑶华面前,一杯自己一饮而尽,润了喉咙之后,方道:“年前我就写信劝过他了,昨天又写了一封信请人带给他,信里也给他写了考试重点和做题思路。我是觉得在府学读书好,只是府城花销大些,但周家又不是花不起这点银子,既然立意科考出仕,没必要在这上面俭省。只是尚且不知他如何决定。”

        清宁县周家,周夫子也在和周从宜说这事。

        楚明霁的信周夫子也看过,字字句句都是一片好意,奈何周从宜犹犹豫豫的没个准话。

        周夫子气急道:“你看看明霁,这般劝你,对你的真情厚谊没一点掺假的,你就去试试能如何?再不去县衙报名,你想去考试人家也不要你了。”

        周从宜也不是不想参加府学考试,只是:“我担心,考不过别人怎么办?”

        少年人还是好面子,他的名次在后五十名里,楚明霁高居第三,就连季则也在前一百名之内。

        而他,在清宁县是排得上号,但放到府城,就是沧海一粟了。

        “明霁不是在信里分析过了吗,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在府学读书,有些贫家子,又考不上府学廪生,自然不会想着去府学读书。你老子我有银子,供得起你在府学读书,不求你考上廪生,只要你能进去府学,和明霁那样的人做同窗,他愿意指点你一两句,比你在县学和普通学子混要好得多。”

        周夫子刚开始还苦口婆心,说到后来火气上涌。

        “我告诉你,下午你就给老子县衙报名,瞻前顾后的,能有什么出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