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联合国“心灵和解委员会”启动“千桥计划”,在全球建立一千座开放式倾听空间,统一名为“无声客厅”。首批建成的五十间中,有三间选址于曾经交战的村庄之间,由双方幸存者共同管理。一间建在难民营,另一间直接设在监狱探视室隔壁。
一位以色列老兵走进巴勒斯坦小镇的无声客厅,坐下后沉默良久,终于开口:“我三十年前开枪打死的那个少年……他妹妹昨天来这里说了他的故事。他说梦想是当医生,最喜欢杏仁糖。我这辈子……第一次给别人买了杏仁糖,放在他家门口。”
消息传回日内瓦,委员会主席在报告中写下:“仇恨可以被训练,但共情是本能。我们不是在消除战争,我们是在唤醒人之为人最基本的反应??听见对方的痛。”
而在北欧,艾拉回到了母亲身边。她们不再说话太多,但每天傍晚,两人会并肩坐在花园里,看那株复活的心语藤开花。某天夜里,藤蔓突然缠绕成一座微型桥梁,桥下流淌着母女俩童年与老年重叠的身影。艾拉跪在花前,低声说:“对不起,我花了六十年才学会倾听。”
太平洋孤岛上的孩子们开始用藤蔓录音制作“祖辈之声”专辑,播放给游客听。一名曾参与殖民的国家代表前来参观,在听到一段关于祖先如何划分领地而非争夺土地的讲述后,当场宣布撤销对该岛资源开采权的主张。
“我们以为文明是进步,”他在记者会上说,“其实有时候,文明是记得。”
然而,并非所有变化都被欢迎。
某些国家开始限制心语藤种植,称其“扰乱社会秩序”。一家跨国科技公司试图复制心语系统,推出商业版“情感耳机”,宣称能“精准调控共情指数”,结果导致大量用户出现情绪依赖症,甚至有人因无法承受他人痛苦而自杀。国际社会紧急叫停该项目,将其列入《危险心理干预技术黑名单》。
更有极端组织宣称:“心语运动是精神殖民的新形式!”他们焚烧藤蔓,攻击无声客厅,甚至绑架了几名儿童,企图切断“集体共鸣链”。
萤火空间站发布警告:“当人类开始恐惧被理解,便是黑暗重启之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