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沈家,就是祝家的家底,也够祝明璃享福一辈子了,何必费尽心思去经营铺子赚钱?主母虽然也要管理铺子,但只是“管理”,挣钱的事儿都交给掌柜来发愁,更别说在府内搭灶台自个儿研究甜糕了。
若是单纯喜欢经商也正常,本朝就有公主钟爱此道,但不会细致到亲力亲为,且经手的生意没那么……接地气。
“三娘为何想要经营糕肆呢?”
此时读书作画才是上乘,士农工商,后世受敬重的手艺人都排在“农”后面,更别说下厨这种爱好。厨娘做到顶端也是个厨娘,不会成为“大师”。
但在生产力极其发达的后世,人们对生活的热爱逐渐体现在照顾好自己上,烹饪也成为了一项艺术。
观念不同,很多事便难以解释。祝明璃只能简单道:“我喜欢琢磨吃食,也爱研究食谱,若别人认可我想出来的吃食,对我来说是一种鼓舞。”
行吧,沈母只能绕过这个问题,回到正题上:“长兴坊附近皆是富贵之家,地段不错;入口的东西容易生是非,食材要注意,不过长安城里倒不会有人故意讹沈府;你作为东家不可出面,一是身份不合适,二是扯上钱财,万一夺了人家的利,多少都会生嫌隙……”
沈母十分耐心,一一分析,提到了许多祝明璃没想到的方面。比如让掌柜提前准备,到县衙报备打点;之前药铺的货也要清了,提前与货源处沟通好。
祝明璃安静地听着,在脑海里牢牢记住。
等沈老夫人说得差不多了,小娘子们正好到院。
路上兴致再高,到了老夫人的院里都是要循矩守礼的。她们不再相互交谈,端直背,安静地进入屋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