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身份链高度敏感——“一人千面”

        燕双鹰在1939—1950年间先后使用27个化名、12套完整履历、6枚不同军徽,渗透对象包括关东军宪兵队、满洲国警察厅、国民党保密局、美国OSS驻华分队以及苏联远东情报部。任何一份材料若被部分还原,都可能牵连仍在境外活动的地下关系网,故必须整体“归零”。

        2.任务未完结——“猎鹰之后还有苍鹰”

        1950年重庆的计划虽被粉碎,但缴获的电台密码本显示:敌特已把“燕双鹰”列为首要报复对象,并启动“暗杀令”。为保护仍在潜伏的后续梯队,###决定:燕双鹰本人及其全部历史痕迹立即转入“零存在”状态,任何单位不得以原档案号调阅。

        3.政治链需冷处理——“政治的双重顾虑”

        建国初期,大批原国民党投诚将领、起义特务被安排到各级部门。燕双鹰曾多次以“军统行动科长”等身份与他们共事,手中握有大量高级投诚对象的历史证言。一旦公开,既可能触发政治对手翻案,也可能让统战对象人人自危。

        4.主动要求隐藏自己的所有资料。

        基于以上四点,1950年10月30日,###亲笔批示:

        “同意撤销燕双鹰同志的人事档案,改以‘无头案卷’方式封存;对外口径:查无此人。”

        自此,燕双鹰同志在官方纸面上“不复存在”。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大众文学;http://www.jf6666.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