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我军多为步卒,仓促追击,一旦脱离坚固营寨,于野地遭遇其精锐骑兵反扑,胜败难料!此乃以己之短,攻敌之长!”
最后,他的指尖重重落在“潼关”二字之上:“其三,亦是关键所在!董卓西窜,其最终目标,必是潼关!欲入关中,必过此天险!如今,潼关已在我军掌握之中,深沟高垒,兵精粮足!只要潼关不破,董卓便是瓮中之鳖,插翅难逃!我军何须冒险追击,徒增伤亡?”
“当以逸待劳,以最小的代价拿下汜水关,而后待董卓撞死在潼关铁壁之下!待其师老兵疲,进退失据之时,再挥师西进,与潼关守军前后夹击,则董卓可一鼓而擒,天子可安然奉还!”
刘珩的话语如同冰水,浇在众人被怒火冲昏的头脑上。
帐内再次陷入寂静,只有粗重的呼吸声。追击的狂热渐渐冷却,代之以对现实的权衡。
曹操深吸一口气,率先打破了沉默,声音带着深深的叹服:“伯玉之言,老成谋国,洞若观火!操附议!董卓驱民为盾,我军若追,必陷两难之境。潼关天险在手,我等当加以谋划而后徐徐图之!”
袁绍脸上的怒色稍缓,眼中精光闪烁,显然也在权衡利弊。孙坚看着舆图上潼关的位置,又看看刘珩那沉静却不容置疑的眼神,最终愤愤地哼了一声,不再言语。
其他诸侯也大多冷静下来,意识到强追的风险和坐守潼关的稳妥。
“阳武侯所言,确有道理。”
袁绍缓缓开口,做出了决定:“传令!各军紧守营寨,加固防线,多派斥候,严密监视董卓西窜动向!待其兵困潼关之下,再行定夺!同时,我军当速破汜水!”
刘珩微微颔首:“盟主英明,我军此时最重要的,便是尽快夺取汜水关,同时尽可能减少伤亡。至于潼关方面,自有珩之部署,必不负所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