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美美地享受了解除干渴后的快活,站在一边说:该你来了,好舒服!

        我没有迟疑,快步跑上去,重复着她一样的动作,象大漠中的长途旅行者,见到一片净水的心情,急不可耐地大口大口喝起来。

        在这最后的一里路程,没有干渴,只有希望,一路向前,那前方出现在眼前的就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晚秋一场大风裹挟着冷雨,浸润着略带温和的山地。我因为周末回家跟兄弟们一起祝贺大哥的生日,特别高兴,也破例多喝了一些白酒,没有大醉,也感觉看书是有困难的了。可第二天一觉醒来,口特别发干,就从水缸里舀了一瓢井水猛喝起来,然后急匆匆地往学校赶路。

        天气一下就闯进初冬,踏着湿润的山路,只听见路边农家的公鸡还在稀稀拉拉地叫,看来这时间还早。老幺走在我前面,我突然想到今天要教学的课文,便问他:今天第一堂课将要讲的鲁迅的名篇《故乡》,你昨天预习了没有?一共了几遍?

        老幺说:我预习过,不过只读了一遍?也是因为大哥过生日,就分心了。

        我有些生气:周五放学时,我布置家庭作业,重点就是预习课文,至少读两遍,熟悉一下课文,你不可能忘记了吧?你还是语文科代表,应该要走在前面,是不是?

        老幺脸红了:我以后一定注意,到校后再读一遍。

        我们到了学校,正好在打着预备铃,急急忙忙把行李放进寝室,来不及再备课,就立即拿着教本进入教室上语文课。实话说,这是我第一次没有准备就进入课堂的先例。

        今天要上课的题目是中国现代文学巨匠鲁迅先生1921年创作的名篇《故乡》,发表在《新青年》,收录在他的集《呐喊》。我把作者作品时代背景给同学们进行了简单介绍后,就正式进入了互动环节。意在考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好在所抽的三个人中,都有所准备,让我欣慰。原打算三个人包括老幺,但怕他难堪,便手下留情了。我抽取第三个时,我目光扫视他一下,看得出他脸红了,可能意识到,他一定被纳入其中了。可我一下就转向,让他有惊无险。

        这篇课文虽是短篇,但有五千多字,长达十几页,内容很丰富,要想在很短的一堂课里完成几个知识点,还是有难度的。我本来没有认真备课,全凭以前当学生时积累的功底,便匆匆上课。我为了平衡心里的压力,便先请同学们一起默读指定的重点内容,围绕中的“我”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三个重点部分内容预习。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