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饥荒到来,真正要命的是那些手里无粮又无钱的普通人——他们抗风险能力太差,很难扛过长时间的粮价飞涨,所以逃难几乎是唯一选择。

        问题在于,章渭太守既不同意让这些难民进城,又不愿分流他们去别的城镇。

        他目前唯一做的应对措施,就是在城门外发放救济粥。

        而这点口粮对付一千人或许还行,六七千人就显得微不足道了,更别提接下来还有更多逃难者会陆续抵达此处。

        柳姝月给出的提议也相当“超前”,一是发放官方债券,二是实行以工代赈。

        债券给士族和大户购买,筹来的钱财与粮食用于救灾,不会加重官府财政的负担;以工代赈又能避免吃白饭的行为,还能趁机加强一波章渭城的建设。只要坚持到各地的赈灾款和粮食一到,问题便迎刃而解。

        听到这里陈玄忍不住露出会心的微笑。

        这俩建议显然都是柳姝月从博览古今中找出的答案,经历过多次灾难考验,这套组合拳几乎就是最优解。

        “原来我刚刚听到的争吵,就是你提建议这事。”

        “没错,他拒绝了。”柳姝月叹气,“我能猜到他在想什么……只要大王不下令,他就按规章办事,额外的事情不做没有错,多做容易多错。再说了,粮价还没涨到最高点,逃难百姓身上还有余钱,现在从大户口袋里掏粮钱去救灾等于是跟他们对着干,何必呢?”

        “所以他告诉我,救灾报文已经八百里加急送往王城,其余州城也在调集粮草准备驰援本地,没必要再多此一举。我这时要做的就是抚民,以免粮价上涨过快导致城内民众恐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