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研究别辟蹊径,并未局限于常规的冰冻效应,而是深入探究了冰的“结晶”形态本身。

        “所有的冰都拥有独特的‘结晶’。它们形态万千,时而如长笛般修长,时而如立柱般巍然,时而如树枝般分岔,时而又如星辰或花朵般绚烂。”

        她阐述道,魔杖轻点,在其尖端构筑出一个魔法阵……并非常见的圆形,而是一个结构精巧、线条清晰的六角形魔法阵!

        白流雪知道,在“未来”,这种由阿伊杰首创的六角形魔法阵,因其与冰晶本质的高度契合,将成为冰系魔法的新标准。

        但在当下,在所有魔法师笃信“魔法阵必为圆形”这条已传承千年的铁律的此刻,这六角阵在众多与会者眼中,不过是看起来漂亮却“极度低效”的异类。

        然而,阿伊杰的发表才刚刚起步……

        嘀!刺耳的提示音响起,有人按下了指证按钮。

        位于高处坐席的塞尔伊恩,一位来自斯特拉本院、以逻辑缜密、言辞犀利著称的学姐,面前的麦克风随之升起。

        “魔法阵舍弃圆形而采用六角形,确实别致。”塞尔伊恩的声音不带丝毫温度,她显然早已对阿伊杰的论文进行了彻骨剖析,“但我想请教,为何历代先贤均未采用此等‘优美’的形态?据载《里格雷姆的魔法沉睡记录》,历史上并非无人尝试多种魔法阵形态,包括六角形。但最终,里格雷姆大师为何选择了其他方案?”

        “因、因为魔力在弧形路径中的循环效率最高……”阿伊杰试图回答。

        “正是!”塞尔伊恩迅速打断,步步紧逼,“方形魔法阵?的确别致,甚至可作为艺术品收藏。但若论及魔力的高效传导与运用,其价值恐怕……仅此而已了吧?”她的话语引来看台上一片压抑的嗤笑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