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升海军歼-35的产能,985厂不得不减少了歼-20的产量,等于是把一些产能从歼-20那边挪了过来。

        即便如此,也无法一下子把产能提升到90架。

        第四代隐身战斗机和第三代战斗机有很大的不同,其制造工艺不是一回事。

        歼-10D的产能提升可以采取1+1=2的方式,即扩建生产线便可以提升产能。

        可是歼-20、歼-35这两种飞机,产能受限的不仅仅是生产线,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些特殊配件以及机床的限制。

        其中就有好几种精度极高的配件,需要人工进行制造,而用这个能力的工人,整个985厂只有两个人!

        李干不得不考虑在211厂开辟第二条歼-35的生产线。

        不管如何对211厂过去很长时间以来表现的不满,但是有一点是要承认的。

        作为第一老厂,211厂技术工人实力这一块,直到现在都是985厂赶不上的。

        李干一锤定音,命令985厂将歼-35的所有技术向211厂转移一份,命令211厂抽调一批精干人员进入985厂的歼-35生产线进行学习。

        他给出的时间表示,一年之后,211厂生产出来的歼-35要通过空军、海军的验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