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学 > 综合其他 > 红楼帝业 >
        故而,读《孝经》,非为章句训诂,乃为体察其以孝治天下、化民成俗之深意。爷既归宗庙,承天恩,日后于父皇、母后之孝,当融于家国天下之中,方不负圣上命爷读此经之殷殷期许。”

        这一番论述,既阐发了《孝经》的精髓,又紧密贴合了袁易如今的身份与处境,更是暗中回应了泰顺帝命其读经的深意。

        袁易听罢,不禁流露出赞赏之色,道:“先生果然博通经籍,见解深刻!一番剖析,如拨云见日,令学生茅塞顿开。父皇命先生来教导我,实乃知人善任。日后,还望先生多多指点迷津。”

        这番称赞,倒是发自内心。林如海不仅学问扎实,更能洞察上意,确是一位理想的师傅人选。

        林如海躬身谦谢:“爷过誉了。下官不过略陈管见,能得爷首肯,已是荣幸之至。”

        其实,经过此前在扬州长达数月的相处,袁易对林如海其人性情才干,已可谓知之甚深。

        林如海虽有识人不善等缺点,袁易心下却颇为赏识。

        在袁易看来,林如海乃正经科举探花出身,曾于翰林院经筵为天子讲史,学问根基自是扎实深厚。更兼其多年辗转京官外任,于吏治民生皆有切实体悟,并非那等只会纸上谈兵的迂阔书生。其人为官,尤以清廉正直著称,这在浮华官场实属难得。

        林如海在两淮巡盐御史任上,虽无大刀阔斧、革除积弊之显赫功绩,袁易亦不以为甚过。那两淮盐政确实盘根错节,牵涉甚广,莫说地方豪强,便是京中王公大臣乃至景宁帝,利益亦交织其中。林如海能于其间维持局面大体平稳,自身又能清廉自守,一尘不染,已属不易之事。

        故而,袁易相信,以林如海的才学、资历、品性,足堪担任己师。往后于政务、律法、经史乃至诗文,皆可多多向其请教研习。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