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学 > 综合其他 > 红楼帝业 >
        他的笑意之下,藏的哪里是宽宥,分明是刀锋!

        斋内重归寂静。

        袁易的目光重新落回案头那本摊开的书卷之上,指尖缓缓划过记载那王府恶奴最终抄家革役、流放边陲的文字,唇角勾起一丝冷冽的弧度。

        这顾宝安,竟敢在他面前玩弄这等伎俩,拿“惯例”、“体面”作挡箭牌,真是自作聪明,死到临头犹不自知。

        他袁易的规矩,岂容这等蛀虫败坏?正好,便借此事,整肃府规,以儆效尤,杀一儆百,方能令行禁止。

        虽说府上的典仪、护卫由宗人府选配,太监、宫女由内务府选配,哪怕是袁易从自己部曲男丁中选拔充任的几十名护军,也不能擅自严惩。但是,在袁易看来,这里既然是他的郡公府,府上之人,无论是谁,无论有怎样的背景,都该遵守他的规矩!

        ……

        ……

        太监顾宝安才来袁易的郡公府不过数日光景,便敢肆无忌惮,借守门传唤之权向外客勒索门敬,且贪壑难填,索求无度,将袁易初时的严训视同无物,阳奉阴违。究其根由,却非一时昏聩,实有其仗恃之处。

        顾宝安年纪已在四十开外,当差多年,资格颇老,经见的事体也多。

        更有一节要紧处:袁易的郡公府邸,一应太监、宫女,虽身在此处当差,却皆来源于天子部曲家庭,其名籍、俸禄、考绩乃至生杀予夺之权,皆牢牢握于内务府之手,并非郡公府私属。袁易于他们,不过是“权且使用”罢了。若其等犯过,袁易略加责罚则可,倘或要动大刑、革职乃至发落,则必得行文内务府,请其上裁。此乃朝廷定制,意在防禁宗室私下构建班底,尾大不掉。故而,这些人等,名义上是“郡公府的人”,根子上却永远是“皇帝的人”。顾宝安深谙此道,自觉有所依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