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是百姓生活必须的调味品,在解放前的历朝历代都是重要的税收来源,价格一直不怎么便宜。
百姓对盐也是十分爱惜,哪怕家里再穷,也得置办个盐罐子装盐。
盐罐子一般是陶制,便宜点的是敞口的,贵点的会带个盖。
两种都能用,无非是盐的湿度不同,敞口的更容易吸水潮湿。
唐家的盐罐子是敞口的,也不知道老太太当初从哪淘换来的,看上去已有年头,尽管已经放家里用了很多年,但表面被张桂芳擦的一尘不染。
唐植桐从凤珍手里接过盐罐子,先看了一下湿度,然后才抓盐往盛有大酱块的盆里放,一边撒教给张桂芳该撒多少盐:“一斤大酱放个四五两盐就差不多了,潮湿的盐就多放一点。”
“后面呢?”张桂芳暗暗记在心里,问道。
“加上水,拌匀实,咱这个盆敞口大,酱也不多,盖上盖帘就行,如果换了缸得在缸口裹上布。
以后每天早上掀开用勺子撇一遍沫,再用这个大酱耙子捣上一遍,放太阳底下晒,晚上再盖起来,个把月就能吃了。
中间感觉水少了就再加一点。”唐植桐将大娘教的,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了亲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