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犯愁呢,凤珍不知道按照实际看到的写,还是说假话。”小王同学放下丈夫带回来的知了猴,在旁边补充道。
“这不冲突,模棱两可的写呗。”枪弹分离后,唐植桐将五六半竖在墙边,打算一会带到厢房。
“你也是去农场见识过真实情况的,快跟凤珍说说。”小王同学笑着催促道,其实这活她也能干,只不过当着婆婆的面教小姑子撒谎,总感觉有些不合适。
“开头写你们在得知下乡劳动后有多激动,然后到了以后看到了麦浪千里,稍微描写一下景色有多么让人赏心悦目,仿佛看到了丰收。
然后写劳动场景呗,写社员干活多辛苦,写写汗水、笑脸、喜悦,突出一下老人、孩子在劳动中的表现。
再写一下你们劳动起来的切身体会,这回是打地铺睡吧?以第一人称凸显麦收过程又苦又累,响应一下作文的开头,同时还能衬托出社员的吃苦耐劳。”唐植桐一边在脑海中构思,一边给妹妹出主意。
“丰收呢?不提吗?”凤珍以为作文到此结束,追问道。
“别急嘛,你们在生产队干什么活?捡麦穗?”
“没,生产队让我们往麦田运麦捆来着。”凤芝摇摇头,这一点跟出发前老师讲的不一样。
“那就顺着写运麦捆路上的见闻,写收工了,还没竹筐高的小社员依旧在田里捡麦穗,在最后一次去麦场的路上,小社员如何驱赶身后偷食麦粒的家禽,突出一个颗粒归公。”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