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坐非常考验下身肌肉,累了、困了,没有红牛可以饮用,但有个物件可以用来借力休息。
这种物件叫“凭几”,有点类似于电脑椅两旁的扶手,不过凭几是可移动的。
使用凭几时,要将跪坐的膝盖,放在几下面,然后用手肘扶于几上,来缓解压力,这样的优雅姿势才叫“凭几”或“依几”。
很多古诗词都会出现“凭栏”、“凭几”,那些时期可能已经没有了凭几,但“凭”的用法就这么留了下来。
凭几虽然没了,但影响还在,哪怕是现在“茶几”,也是借用了“凭几”中的“几”字。
到了隋唐时期,胡椅慢慢普及,并逐步演化成让人更舒适的乘坐用具。
唐代《宫乐图》就是最好的力证,一帮富态的贵人听着小曲儿行酒令,那叫一个安逸,说不定图中就有杨玉环。
等到了宋朝,更是确定了太师椅的样式,将扶手与椅子结合在了一起,“跪”才终于与“坐”分开,成了行大礼的一个专用姿势。
众人皆说“鼻涕宋”,但宋朝对“跪”这种礼节限定的很严格,一点都不“鼻涕”,只有在祭祀等特殊活动或者仪式之中才可使用,君臣日常朝会的见面,只是行揖拜之礼。
《宋史·礼志》更是记载,朝堂行私礼跪拜等属于违法行为,犯者罚一个月工资,以示惩戒。
在宋之前,其实臣见君也不是都要跪拜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