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圣明。”张居正松了口气,郑重的说道。

        “先生责难陈善,尽辅弼之职,王学士,完全不必如此紧张。”朱翊钧看着王家屏,没有批评,只是确定廷议的时候,什么话都可以说,但一旦做出了决策,就要坚定执行,这也是葛守礼在朝的时候,文华殿的一贯作风。

        “继续廷议吧。”朱翊钧挥了挥手,示意张居正可以开始廷议了。

        “去岁九边军镇、京营,累支出粮、盐、豆、草、油等实物,折银九百二十八万银,老库先存银五百四十二万银,太仓可用度支八年有余,此乃富国强兵之成果。”张居正简单的汇报了一下军事支持。

        这些折算异常的繁琐,各地的粮价、豆价等等各不相同,折算起来异常的麻烦,但是王国光、张学颜带领的户部衙门,很好的完成了这些账目的梳理,自从实物军饷制、六册一账广泛推行以来,大明边方肉眼可见的充实起来,以前北虏可以溜进来的地方,现在都是盯着赏金的大明边军。

        国失大信,人启疑心。

        国朝失去了信誉,就是人心散了,开始互相猜忌,朝廷的政令真的可以兑现吗?边方的军兵,真的有实力战守吗?这种互相怀疑,会让人心进一步的离散。

        国朝的建立到灭亡,其实就是人心集中和离散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量化的。

        大明实物饷银制,其实就是洪武、永乐年间实行的开中法,不是什么新鲜的政令,只不过那时候到军兵手中的只有盐,现在有粮油豆草等实物。

        这中间一定会有些贪腐的问题,但总归是比之前数年欠饷不发要强了不知道多少倍,边军也逐渐展现了他们实力,塞外的确打不过这群北虏,在关隘的地方,这些虏人又如何逞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