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是上中下三策,其实三个进程,结合大明的实际情况,能做到第二阶段,已经是可以高呼祖宗保佑了。

        还田很难,张居正非常清楚其中的难度,所以他洋洋洒洒写了近万字,而且这还是他简单规划,不是具体的实践,到实践那天,遇到的问题只会更多,张居正不清楚自己有生之年,能不能做到第二阶段。

        “先生大才。”朱翊钧收好了奏疏,真心实意的说道。

        张居正则俯首说道:“陛下弘毅。”

        他这些内容也不是什么新鲜东西,其实就是南宋末年贾似道官田法的变种,当时南宋危如累卵,贾似道太过于心急了,弄的一地鸡毛,贾似道被押解他的县尉郑虎臣所杀,四年后,南宋就亡了。

        其实张居正在万历二年就已经在做这些了,比如万历二年廷议定,出海船只,一张船引,换一万亩良田,下田按四分之一折,中田按二分之一折,松江府已经过赎买,只不过当初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供给水师所需。

        现在张居正的新政,目的完全不同,这本奏疏里的内容是普世性的。

        “先生,今天朕不提这个事儿,先生是不是不打算上这道奏疏了?”朱翊钧十分认真的问道。

        张居正俯首说道:“陛下,大明已经很好了。”

        在张居正看来,没必要做到那一步,大明中兴已经成为了定局,多做则多错,万一真的因为推行新政,弄的大明四分五裂,那不是张居正想看到的局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