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远不是下结论的时候,在官厂团造和工兵团营双管齐下之下,河南正在快速的恢复他的生机,甚至不需要额外的支持,只要大明朝廷不横加干涉,凌云翼就会用丰富的经验,调和好地方的矛盾。

        王一鹗在山东、侯于赵在辽东、潘季驯在绥远、凌云翼在河南,这些的地方巡抚总督都是循吏。

        “在大明再兴的路上,工兵团营和官厂团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王次辅居功伟业,乃是经邦济国之大臣。”朱翊钧看着王崇古笑着说道。

        “陛下知臣体国朝振奋之心。”王崇古面对皇帝的褒奖,自然是一顿感谢,他感谢之后,面色凝重的说道:“仍有藩镇危机,腹地绝不可久任。”

        藩镇,就是军权财权人事权都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这个时候,暴力就有失控的危险,工兵团营、官厂团造好不好?王崇古自己搞出来的,他当然会说好,但他同样要提醒陛下,藩镇化的可能。

        晋党就是最典型的案例,谎报军情、刺王杀驾、大火焚宫,就为了自己那点私门之利,而李成梁当时已经具备了藩镇的基础,现在凌云翼正在向那个方向滑落。

        解决的办法,张居正、梁梦龙也给出了答案,那就是六年升转调任,最多不可超过九年,频繁的人员调动,就是打乱完全地方割据的可能。

        “王次辅所言极是。”朱翊钧认可王崇古的意见,王崇古的矛盾说造诣已经很高了,反复提醒着所有人,事物的一体两面,矛盾的广泛存在。

        “陛下,工部呈送南衙织造局送奏大花楼提花织机图,请陛下过目。”汪道昆拿出了一本奏疏呈送到了御前。

        朱翊钧细细研究了一番这个花楼,之所以叫花楼是因为操作的时候,一个人在楼下,一个人在楼上,花楼织机,在南宋的《耕织图》里就已经出现了。

        大花楼是相对于小花楼而言,大花楼的结构更加复杂,一共由64个部件上千个构件拼装组成,在牵线结构、装造方法、提花操作及适应生产的品种等方面,各有不同,大花楼提花织机纤线较多,适合织更大、花纹更加繁琐的织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