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于赵很了解辽东,他侃侃而谈,讲明了自己的理解。

        张学颜非要把侯于赵请回来,原因也在这里,侯于赵讲的内容,让朱翊钧眼前一亮。

        侯于赵十分清楚,辽东存量再分配,要比腹地简单的多的多。

        因为辽东是以各个营庄集体生产为主,这和腹地是有着根本上的不同,营庄集体生产,代表着田土存量的再分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朝廷的政令,而不是地主的反抗。

        辽东没有成规模的乡贤缙绅。

        地主,乡贤缙绅在大明腹地很常见,但在辽东却少之又少,因为外部环境,实在是太恶劣了。

        严寒糟糕的天气、四处出没的野兽、动辄劫掠的夷人、不知多少年积累的水泡子、塔头、沼泽、道路不畅等等,这些恶劣的外部环境,促使了营庄所有人都必须抱团取暖对抗这些天灾人祸。

        这种环境,也促使营庄接纳新人,营庄,更在乎生存,而不是田土归属,任何壮劳力抵达辽东,都会是争抢的目标,而不是把他看作外乡人,狠狠的欺辱。

        辽东的氛围,和大明腹地是完全不同的,辽东氛围和吕宋更像。

        “陛下,辽东还要担心一个问题,积有余庆之家,莫不是回到腹地置地兴业,而非久留辽东,现在看起来丁口在流入,但长期来看,人口还会流出,闯了关东还会回到关内。”侯于赵面露担忧。

        朱翊钧仔细理解,他明白侯于赵在担心什么,东三省的省会是三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