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冷了,哪怕是长春也很冷很冷,在侯于赵看来,辽东要是能诞生本地的乡贤缙绅,反倒是个好事,但辽东诞生乡贤缙绅又不太可能。

        但凡是有点积蓄,全都跑了。

        辽东很难成规模的诞生大批的乡贤缙绅,而辽东必须要有一个中坚力量、中坚阶级,来维持地方稳定,侯于赵在长达二十年的思考中,只想到了两个字,工匠。

        朱翊钧和侯于赵聊完之后,简直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侯于赵可能是整个大明最了解、最清楚田制的人,他在关外垦田,在浙江还田,保证还田政令不被破坏,他既做到了开拓有序,也做到存量再分配,是户部尚书的不二人选。

        也不怪张学颜心心念念,一直要他回京了。

        找个能用的人,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陛下,西南传来捷报,海龙屯被攻破了!杨应龙及一众子嗣,全部被活捉,正在押解入京!”一个缇骑急匆匆的走了进来,将一个信筒呈送御前。

        朱翊钧检查火漆,打开信筒,看完了里面的塘报和几本奏疏,露出了一个阳光灿烂的笑容。

        这次,还是他赢。

        朝中之前就有一些人反对出兵,认为柔远人更好一点,主要省钱省力省心,海龙屯高一百多丈,易守难攻是要塞山城,打这个地方伤亡过大,一旦四川汉军有了二心,那养寇自重,变成烂仗的可能性很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