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对运力的需求,实在是太庞大了,大到铁马拖船加班加点的下水,也只能缓解问题,而不是彻底解决。

        开拖船是一件十分辛苦的差事,一年到头都要在船上吃喝拉撒,但很多纤夫还是自己做了船东,借钱买了拖船,基本不会下船,甚至过年都在船上。

        冯保十分想说,人之常情,没有人可以永远正确,没有人是全知的神,不了解情况,本着怕破坏穷民苦力生计,做出更保守的决策,这是爱民如子的表现。

        陛下真的已经很好了。

        “真好。”朱翊钧看着码头停放的拖船,由衷的露出了笑容,大明正在蓬勃发展,一切都是那么的欣欣向荣。

        万历维新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这个时间点,几乎所有人都理所当然的认为,形势不是小好,是一片大好,任何问题,都可以在发展中解决。

        也是在这个时候,在琉球担任东太商盟总理事的姚光启和阎士选,却上了一份奇怪的奏疏。

        每年六月东太商盟各总督府理事,都会乘船到松江府觐见陛下,朱翊钧也会在六月集中接见各国使者,这本来是定好的行程。

        姚光启的奏疏,和东太商盟没有关系,而是他对经济的思考。

        他这本奇怪的奏疏,进行精炼和总结就是:万般财货弊,尽系生民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