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一切的经济问题,其实都是人口问题。

        设想一下,每年几千万的孩子出生,无数学校、医院、住房拔地而起,各地不停的拆除城墙、扩大城区,驰道不断的铺设,这种情况下,没有任何人会觉得经济会轰然崩塌。

        当有足量人口诞生的时候,没有人会觉得经济会崩塌,没有人会焦虑,因为几乎所有人都相信,无论什么样的问题,在巨大的需求面前,都可以迎刃而解。

        这个时候,就是最贪婪的地主,也愿意拿出白银来消费,因为他对未来信心十足。

        但反过来呢?

        就是朝廷的政令制定的再完美,在极度匮乏的新生人口面前,都会显得苍白无力,人们会本能的怀疑,对未来完全没有信心。

        姚光启这本奏疏很长很长,几乎达到了万言书的地步。

        元末群雄蜂起,战争持续了数十年的时间,最后大明在战火中建立,战后生活终于趋于安定,人们开始繁衍生息,丁口开始快速增长,但这种增长,到了永乐年间,就开始放缓,到了宣德年间,甚至开始有下降的趋势。

        最初姚光启认为,是人口达到了土地承载的极限,但他很快发现,并非如此。

        因为自宣德年间,实录、各地文人墨客的札记,都表明,在宣德年间,土地抛荒的问题,就已经非常严重了,严重到宣宗皇帝不得不三番五次的下旨,禁止抛荒。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