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鹗在官场沉浮数十载,很清楚这是陛下给的机会,他反复权衡着利弊。
他十九岁中进士,今年已经六十一岁,驰驱南北四十年,建功立业,腊月三十锒铛入狱,正月初九陛下来到了天牢。
这些天,王一鹗在天牢里回顾了自己的一生,他可以坦坦荡荡的说一句,问心无愧,上对得起天地父母,下对得起黎民百姓,更对得起自己的良知。
他认为自己算是个大丈夫,合该在青史流芳,在万历维新中,留下属于自己的一页。
年少时,他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只能拜了曲周县把总杨顺为义父,履任地方一直未曾改回本姓,直到入了京堂,吏部再次确籍,才改回了王姓。
他走到这一步不容易,他知道这一路的风霜苦楚,他知道自己走的有多不容易,他更知道自己有多么的不甘心。
前年一场大病,差点把命丢了,他就更加急迫了,人越老越怕死,他真的想留下点什么,让后人记得自己,而不是给他贴一个徐阶弟子的身份,总结他的一生。
朱翊钧愿意给王一鹗一个机会,原因特别简单,因为王一鹗在嘉靖四十年做福建建宁知府的时候,在建宁抵御过倭寇。
当时倭寇无法攻取建宁府,就开始进攻政和,王一鹗果断领兵出城驰援,建宁、政和两地才得以保全,最终击退了倭寇。
但凡是嘉靖倭患时,有所建树的臣子,朱翊钧都愿意给个机会,王崇古当初也是因为这个,被皇帝给了机会。
对于抗倭功臣,朱翊钧总是更有耐心一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