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钧看完了申时行的奏疏,正如李佑恭所言,申时行确实很有才能。

        申时行这本奏疏,核心宗旨只有一个,那就是所有大学堂毕业生的毕业考卷,要效仿科举制,进行糊名、誊抄、封闭阅卷的方式进行批阅,理由非常简单,防止庸才打着大学堂的名义,败坏学校的名声。

        十八座大学堂设立在大明各地,而非在朝廷眼皮子底下,有些事儿就看不太住了。

        地方势要豪右、乡贤缙绅、富商巨贾们的孩子入校混个履历,再简单不过了,要从制度上,防范大学堂毕业学子名不副实。

        大明的政治基本框架是条条块块,地方私相授受,非常正常,地方本来就是一块一块的,但不能弄一堆蠢货恶心人,善恶好坏不说,最起码不能无能。

        那么非常成熟的科举制,就值得借鉴了,这一套组合拳打下去,至少能把大学堂滥竽充数之徒,刷下去一大半,无法从大学堂毕业,如此才能让丁亥学制,培养出能用的人才。

        执行也简单,把各地乡试时候的章程,照搬一套过去,就完全满足需要了。

        丁亥学制,制度正在变得更加完善。

        朱翊钧朱批了这本奏疏,让申时行放心大胆的干,出了事儿,他这个皇帝兜着,这事儿损害了一些人的利益,尤其是势要豪右们想让孩子光明正大的成为人上人。

        申时行被攻讦,是理所当然的事儿,但皇帝不加处置,就没人能审判他申时行。

        万历维新的大臣们,肯做事,能做事,和皇帝有直接因果关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