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钧可不觉得这是胡峻德的问题,第一次要直接成功,那才是天佑大明。

        他做皇帝都二十一年了,大明新政,从来没有一件事是顺风顺水,没有一点挫折就直接成功的,都是在实践中对政策不断修修补补。

        侯于赵搞得公议会比较简单,说是公议,更像是山阴县搞约谈,知县说,乡贤缙绅们听。

        松江府的富商巨贾们手中掌控的社会资源,远超山阴县的乡绅,他们自然有更多的手段,应对朝廷的询问。

        这不代表着只有得到乡绅赞同,官员宣布的定议、朝廷的政令,才具有实际意义。

        大明始终是官本位制度,公议会只是提供一个意见渠道,至于采纳不采纳,并没有更加强制性的规定,因为和匠人大会完全不同的是,公议会没有表决机制。

        胡峻德在这些富商巨贾面前丢了这么大个面子,就是胡峻德宽宏大量,不做计较,该做的事儿,师爷都会帮他做得周全。

        而且整个衙门,都会默许并且配合,因为这涉及到了松江府衙门的威严,也就是松江府衙所有官人的整体利益。

        如果这些动作太大,让人看到,觉得胡太守太小气了,胡峻德下次不给他们开知单、揭帖,就够他们喝一壶了。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大众文学;http://www.jf6666.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