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钧在怀疑胡峻德和李乐在演戏,他们作为松江府的大当家,有点太软弱了。

        他怀疑这也是一出制造罪孽,而后归罪于受害者的戏。

        这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不仅仅在英格兰、在西班牙、在大明,事实上,在大明观测到几乎所有的地方,都普遍存在。

        比如,安南人每年都会入镇南关,砍甘蔗赚取劳动报酬,这个过程中,大明人会把劳动报酬给了带人出来的大把头,而大把头通常会进行克扣,而且克扣的份额极大。

        当这些大把头,无法向大明人推罪的时候,通常就会开始归罪于受害者的力役。

        干活不认真、无故休息、闲聊、顶嘴、不服从管教、干活没干好、没干完、劳动工具损坏等等,理由极多,都是为了克扣劳动报酬寻找合理的解释。

        制造罪恶的人,往往大声的指责受害者有罪,而受害者因为种种原因,通常无力进行反驳。

        就像朱翊钧看到的场面,这些个棉纺商贾的商总们,多么的耀武扬威,多么的霸道,甚至从心底里瞧不起这些为他们创造了价值的劳动者们,而几个把头,伶牙俐齿的匠人,面色通红的争辩着。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也很简单,从矛盾说的角度去看,很容易一目了然。

        人的认知,是矛盾的,也是割裂的,最终必然形成认知上的悖论。

        人们一面说人定胜天,一面又说天意难违;一面说金钱不是无所不能,一面又说有钱能使磨推鬼;一面说好男儿宁死不屈,一面又说大丈夫能屈能伸;一面说在天愿作比翼鸟,一面又说大难临头各自飞。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