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部尚书王国光、张学颜的奏疏,详细的论述了营庄法这类集体农庄为何会失败的原因。

        历史上类似的集体农庄有很多,比如汉朝时候的屯田制。

        屯田,就是利用军兵和征召无地流民进行集体生产,最早是汉武帝在西域屯田,后来曹操在许昌屯田,强兵足食,设立屯田官。

        一直到曹魏末年,三马同槽司马炎宣布废除屯田,罢免了所有屯田官。

        汉屯田、唐折冲府、大明军屯卫所,都是类似征召无地农户进行集体生产,但最终的结果,都无法稳定下来。

        户部对历代对农业集体化的尝试做了总结,最后得到的答案是,农业集体化生产是一种必然,农业集体化生产解体,也是一种必然。

        家庭式农业经营,无法承担垦荒、库坝营造、灌溉水利、道路桥梁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巨大劳动力投资,所以农业集体生产,就变成了一种必然。

        这是抱团取暖,只有紧密的团结在一起,才能把这些活儿干完。

        比如现在的绥远、辽东,都有不同程度的农业集体化生产的特征。

        等大规模的基础建设不断完成时,集体生产就陷入了五间大瓦房的窘境,五间大瓦房已经盖好了,就到了分配利益的时候,你想住上房,我也不想住偏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