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钧选择了让琼州海氏重新选一个品德兼有的孩子入京来,这样一来,海中适和新继承的海瑞遗泽的孩子,都无法败坏海瑞的名声了。
海中适因为败坏海瑞名声,而被皇帝剥夺了家产的继承权,各个衙门也知道皇帝不允许别人败坏海瑞名声,利用海瑞的清名换钱,就不会行这个方便了。
海瑞的清名,他的道德,是大明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是汉室江山代有忠良的具象化,是中原这片古老土地历久弥新的最大奥秘。
王谦升转都察院总宪的事儿,最终还是落空了,内阁两票对两票,张居正、沈鲤反对,王崇古、张学颜赞同。
张居正反对王谦身兼数职,燕兴楼交易行和都察院,王谦只能领一个,如果王谦舍得燕兴楼,那领都察院未尝不可;张学颜认可王谦的能力,觉得完全可以兼领都察院;
沈鲤认为王谦德行有亏,无法服众,毕竟举人的身份,的确是作弊弄来的;
王崇古这个赞同是非常意外的,本来王谦升官是要避嫌的,但王崇古打着举贤不避亲的旗子,还是贴了浮票。
内阁意见不一致,就到了部议,吏部、礼部都不认同王谦升转,最终,王谦升任都察院总宪一事落空。
当然,王谦没有让阁臣、廷臣、京官们闹得那么难看,也没让陛下为难,他坚持了不到一天的时间,放弃了升转的奢望,主动上奏推辞,让大家都有了下台的台阶,不至于为这件事争论不休。
王谦上奏的奏疏,总结而言就一句话,他没有那么重要。
都察院总宪之事,进入了廷推的流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