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很快拟定了三个人选,送给了皇帝朱批。

        “朕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儿,阁臣眼里的臣子,和朕眼里的臣子,以及锦衣卫、东厂番子眼里的臣子,完全是三个人。”朱翊钧查看着三个人的履历,得出了一个结论来。

        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论就不同。

        比如推荐的第一人选保定巡抚辛自修,在大臣眼里,辛自修绝对是最佳人选,辛自修和海瑞是好友,双方书信往来频繁,能被海瑞认可的人,自然不是什么佞臣贼子;

        可是在厂卫眼里,这个辛自修就非常的不合适,看起来有点不干净,因为他和各方的关系都很好,和清流保持了密切的关系,也和豪门来往频繁,家中多与豪门姻亲,番子说辛自修附势灭法,这已经是一种很严重的指责了;

        而在皇帝眼里,辛自修不行,不行的原因是辛自修能力不行,他就是老好人一个,做都察院的总宪台长,这种得罪人的活儿,辛自修干不成,礼部尚书反倒是合适些。

        朱翊钧看了半天,选了陆光祖做左都御史,让辛自修做了右都御史。

        陆光祖,一个非常想进步的人。

        陆光祖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和张居正同榜,陆光祖的根基十分深厚,和晋党、张党瓜葛都很深。

        张居正父亲病逝的时候,陆光祖也在丁忧,皇帝让陆光祖回朝任事,替张居正分担一些反对夺情的火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