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国喊着入唐,喊了多少年了,当大明一无所知?”

        高启愚告诉织田市,大明早就在准备这一战了,早晚之事,随着倭国由乱向治,这些倭国武士,就要有葬身之地。

        “即便是没有京营锐卒,辽东军也能把那十五万的倭寇推下海,就是损失会有些大而已,倭国的战败是必然的。”高启愚更进一步的说道。

        织田市心如死灰,她这才意识到,大明早有准备,准备了十五年。

        “陛下是个好人,至少对于大明人而言。”高启愚伸出了左右两只手说道:“你看,左手是大明,右手是海外,这就是跷跷板的两头,而五大市舶司,就是支点。”

        “大明太老了,二百多岁了,浑身的病,要想治病,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要么让大明人承担,要么让海外夷人承担,倭寇也好,南洋夷人也罢。”

        “矛盾说告诉我,任何事都像是银币的正面和背面,一体两面,凡事都要有代价,这也是历朝历代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国内无法承受变法的代价,反对变法就会成为共识。”

        “当代价可以承受时,尤其是不用自己承受的时候,支持变法就会变成共识。”

        万历维新血的代价,总要有人去承受,如果不开海,只能由大明的穷民苦力去承担,那大明本就岌岌可危的国势,就会更加动荡不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